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朱子语类序景定四年八月 南宋 · 黎靖德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六五、《朱子语类》卷首、《宋代蜀文辑存》卷九五
朱子遗语之行于世也,盛矣!
盖本其旧者有三,而从以类者二,靖德尝受读而病其难也。
昔朱子尝次程子之书矣,著记录者主名,而稍第其所闻岁月,且以「精择审取」戒后之学者。
李公道传之刊池录也,盖用此法。
黄公干既序之矣,后乃不满意,盖亦惧夫读者之不得其方也。
二公之心,其亦韩子所谓「尧舜之利民也大,而禹之虑民也深」者乎!
是以黄公不自出其所录。
其后李公性传刊《续录》于饶,以备池录之所未,蔡公杭刊《后录》,又益富矣。
然饶录最后三家,李公尝附致其疑,而其四十二卷元题「文说」者,以靖德考之,疑包公扬所录。
盖公之子尚书恢,尝刻公所辑《文说》一编,视此卷虽略,而饶《后录》所刊包公录中,往往有此卷中语,是知此为公所录亡疑。
独所载《胡子知言》一章,谓书为溺心志之大阱者,最为疑忌后学,使不知者谓为先生语,是当削去亡疑,而李公不能察也。
《语录》之难读如此,黄公之虑岂为过哉?
语之从类,黄子洪士毅始为之,史廉叔公说刻之蜀,近岁徽州又刻之;
王公佖为《续类》,徽州又刻之。
张宣公类洙泗言仁,祖程子意也,而朱子以滋学者入耳出口之弊疑之。
魏公了翁援是为学者虑,当矣。
蔡公乃曰,《论语》诸篇,记亦以类,则议者亦莫能破也。
然三《录》、二《类》,凡五书者,并行而错出,不相统壹。
盖蜀类增多池录三十馀家,饶录增多蜀类八九家,而蜀类《续类》又有池、饶三录所无者。
王公谓蜀类作于池、饶各为录之后者,盖失之。
而今池录中语尚多蜀类所未收,则不可晓已。
岂池录尝再增定邪?
子洪犹有遗邪?
子洪所定门目颇精详,为力廑矣。
廉叔刻之,不复雠校,故文字甚差脱,或至不可读。
徽本附以饶录《续类》,又增《前类》所未入,亦为有功。
惜其杂乱重复,读者尤以为病。
而饶《后录》新增数家,王公或未之见,未及收也。
靖德忘其晚陋,辄合五书而参校之,因子洪门目以《续类》附焉,饶《后录》入焉,遗者收之,误者正之,考其同异,而削其复者一千一百五十馀条,越数岁编成,可缮写。
顾文字浩博,犹不敢谓亡舛误,览者幸哀其劬而正之!
其或一二字可疑,则元录之讹,无别可订定,固不得辄改也。
诸公序语,列之篇端,合而考之。
黄公谓「历千载而如会一堂,合众闻而悉归一己」,所以志学者之幸。
李公谓《语录》与诸书异者,当以岁月先后求之,亦确论也。
独论记者易差,而谓李端伯犹尔,则不然。
盖以「至大至刚以直」为句者,乃伊川之说,端伯不误也。
读书之难,岂独《语录》!
朱子尝言《论语》后十篇不及前,「六言六蔽」不似圣人法语,是孔门所记犹可疑也,而况后之书乎!
读者诚能服膺乎「精择审取」之训,以为读《语类》之法,而又以「滋入耳出口之弊」云者为读《语类》之戒,则庶乎可与共学矣!
景定癸亥秋八月戊申朔,后学导江黎靖德书。
皇子栩特授太保荆南清海军节度使进封济王食邑食实封宣和三年正月戊午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九、《宋大诏令集》卷三四
门下:天祐下民而作之君,载祚本支之锡;
圣多男子而授之职,式隆屏翰之彊。
朕膺端命于璿穹,袭鸿休于宝绪。
眷时贤胄,将造昕朝。
永建乃家,甫就宅章之庆;
大启尔宇,庸昭名宠之崇。
诞告群工,丕飏显册。
皇子检校太保彰武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安康郡食邑九千四百户、食实封三千户,珠潢毓润,景纬储英。
韵函钟律之和,质挺圭璋之粹。
承颜问寝,懋德参于闺闱;
学礼闻诗,乐善端于外傅。
翼翼进修之敏,温温践履之纯。
筮日戒宾,已迪情文之备;
设仪辨位,行观表著之趋。
肆考国章,肇迁帝室。
爰居爰处,环宫开汉邸之严;
于藩于宣,赐履侈周室之茂。
是用画圻奥壤,锡爵真王
联衮绣于三槐,植旌旄于两镇
陪敦井赋,并示恩徽。
于戏!
无疆惟休,若古有训。
方钦承于嘉惠,宜允迪于大猷
罔俾前人擅河间东平之誉,以克永世壮维城磐石之安。
尚对邦祺,益绥帝祉。
可。
白时中太宰宣和六年九月乙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一八、《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二
朕观三极之道,而验天人之理无异致;
稽六艺之文,而知古今之治为同归。
故修人纪者,可以懋格天之功;
而式古训者,可以揆当今之务。
方丕宣于景命,肆允迪于大猷
用简民瞻,共熙政绩。
诞扬涣号,敷告治朝。
具官白时中学贯经邦,识探道奥。
英辞丽藻,兼讨论润色之能;
谠议直言,有献替弥缝之益。
周旋丞辅,副贰机衡。
敉事图功,谋合机深之蕴;
诠时翊化,治臻晏粲之期。
佥论汝嘉,庶工无斁。
眷是中台之政,揆于冢宰之崇。
总万目之纲,举用违而计职;
受群吏之会,核名实以兼能。
劢相邦家,抚绥夷夏。
式伫经纶之业,允谐梦卜之求。
用能进秉国成,特隆位叙。
公圭之显爵,兼东省侍班
鼎铉均和,参赞调元之度;
泰阶齐色,益彰同德之符。
于戏!
器博者其用周,志远者其功茂。
丙、魏号同心辅政,未闻臻汉道之隆;
姚、宋善应变守文,仅能跻开元之盛。
六合混同之日,乘百年累洽之基。
保文祖之爱民,敢忘笃叙;
协先王之成德,允赖交修。
毋俾商、周之臣,独专古昔之美。
勉祗重任,永底太平。
吏部尚书权翰林学士沈与求辞免兼侍读恩命不允诏1132年9月 宋 · 綦崇礼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四四、《北海集》卷一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与求:省所奏,辞免兼侍读恩命,事具悉。
朕思乂时艰,若稽古典。
维始终念学,舍斯道则安从;
顾直谅多闻,需其人而自近。
卿顷司风宪,有鲠谔之言;
今执铨衡,得公方之誉。
代予述作,溢于文辞。
盖学贯穿而不穷,故才纵横而皆可。
进兼劝读,亦便咨询。
勉迪我于大猷,姑略卿之小节。
亟祗成命,毋事谦辞。
所请宜不允。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明堂令于大猷 初唐 · 于知微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七
粤以天子制爵禄。
诸侯掌邦畿。
五十里之国者(阙十一字)十有一。
盖所以设方伯
置令长。
彊理宇宙。
宰制偫庶者矣。
汝南国之心腹。
河东郡之股肱。
非贤勿居。
惟材是寄。
大则曳青缟而纡银印。
小则绾墨绶而佩铜章。
是以□宰□城皇汉则以南台御史俾居□邑大晋则以东宫□人故能齐其政而不失其宜。
修其教而不易其俗者。
其惟明堂县东海于公乎。
公讳大猷
字徽本
东海郯人
后□□□遂寓家雍州
今高□□也。
□□帝□之命官开国。
侯伯之保姓受氏
祚□则周公之允。
邘韩则武王之穆。
金章建国。
里中大丞相之门。
玉帐□家。
阃外列将军之戟。
曾祖宣道
内史舍人左卫成安县开国子
皇朝赠使持节都督凉肃甘瓜沙五州诸军事凉州刺史
谥曰献
徐邈东州儒素。
刘超西省人伦。
表□□而警彤闱。
执虎符而飞□□□德降表坟之赠。
优贤崇告第之仪。
祖志宁。
礼部尚书侍中尚书左仆射太子太傅师上柱国燕国公
使持节都督幽易妫檀平燕六州诸军事幽州刺史
谥曰定
皂裾琼佩。
北斗喉舌之司。
绛服金蝉。
西掖股肱之寄。
剑履上殿。
方崇重傅之恩。
羽葆盖车。
式备尊师之礼。
凤扆推其献纳。
龙楼□其□□父立政。
尚书吏部郎中国子司业太子率更令渠虢二州刺史太仆少卿上护军仙台侍女礼阁郎官
摄斋槐肆之前。
曳组桂山之下。
郗超以蕃伯之望。
职总□河。
马防以□公之材。
荣参象海。
丹山凤下。
沧溟鲲化。
明珠则径寸为宝。
白璧则盈尺称珍。
小年识五方之书。
大成通九经之义。
嬉戏则以诗书礼乐。
造次则以孝友谦冲。
显庆三年解褐左千牛备身
材推令德。
士选良家。
青璅晨严。
赤墀近侍。
缘坐左迁梓州参军事
谴即谪居。
咎非投俾。
郗嘉宾之卓荦高隽。
见□公军。
袁彦道之俶傥不羁。
言归柏府
桂州都督府功曹参军
境接鸢溪。
载洽升龙之誉。
地邻鲸海。
几沦栖凤之材。
文明元年选授苏州司兵参军
东里藩维。
恐老荆州从事
中方镇
谓屈蛮府参军
属攀号弓剑。
遏密金石。
锡印章而录旧。
膺玺诰而念劳。
垂拱三年敕除并州大都督府士曹参军
唐叔剪桐之境。
迟尔材□□□分竹之郊。
光我藩翰
枌榆之地。
诚为沮洳之川。
丰沛之郊。
何必芒砀之泽。
帝乡推其善价。
公府义其良图。
恶少迁佩犊之风。
流俗渐驱鸡之化。
永昌元年洛州□□参军
向雄镇西之府。
毛玠平南之军。
太守范滂
主诺之声猷自远。
功曹岑晊
坐啸之风裁独高。
制授朝散大夫
馀如故。
寻加朝请大夫
行□州□官县令
荣曜朱绂。
材光紫诰。
蒋公炎岂千石之器。
而委割鸡。
庞士元非百里之材。
方思展骥。
制除德州司马
又迁汾州长史
一冠介帻。
二职彤襜。
从事之班。
居□□之□形色安于席地。
神意见乎屏□不挠于危。
无负于物。
圣历元年使持节随州诸军事随州刺史
田叔以壮勇而刺三河
王尊以忠贞而驱九折。
分行□□朱明以刺强宗。
独坐州镇。
元英而按豪族。
圣历二年制除雍州明堂县
黄图帝国。
黑水神皋。
地即京都。
人多杰暴。
信阳侯之门客。
尚在必诛。
宁平主之家僮。
犹□□□威信表西门之化。
惠爱奉东里之风。
抑挫右姓。
诛□□猾。
灾蝗宛转。
由去督邮
义鸟归飞。
为驯童子。
推诚而理。
则人不忍欺
宿讼无冤。
则吏维仰德。
加以笙簧六籍。
箧笥五经。
三寸弱毫。
回鸾拂羽。
四□油素。
缟凤和鸣。
眷眷吏人。
预轸去思之恋。
依依故老。
每哥来晚之谣。
悲夫。
安仁七旬。
不遇箱中之术。
桓侯五日。
□闻壁上之行。
圣历三年七月十日
万年常乐里之私第。
春秋五十七。
黄发攀辀。
心伤折石之痛。
元髫恋𰒿。
睑盈埋玉之悲。
公剑号纯钩。
珍称□炎。
仪表□□风神壮勇。
黄金必弃。
每见挥锄。
赤仄无留。
恒持挂树。
总角之岁。
隐幔骇而不惊。
佩觿之年。
□衣去而无愠。
一日千里。
四代五公
忠孝足以光时。
能贤足以轨物。
夫人荥阳郑氏。
父□矩雍州富平县
魏赵郡李氏外□□都公□□公□服尚书□衣蕙问都□兰仪婉淑。
女训芬乎奉帚。
母师光乎主馈。
即以其年岁次庚子十一月乙亥朔十二日景戌
合葬于雍州三原万寿乡□坳之先茔。
礼也。
银青光禄大夫太子左庶子使持节都督兖州诸军事兖州刺史辨机
鲤庭礼乐。
鹓序梓。
摇山入辅。
擢彼正人。
外台出□慰兹偫庶。
鹡鸰怀断。
□摧金玉之心。
鸿雁悲鸣。
若洒琼瑰之□嗟乎。
八龙长逝。
三虎永怀。
庶振家声。
思光祖德。
南阳陌上。
爰标构石之坟。
京兆傍。
俾建生金之碣。
其词曰。
浩浩洪源。
□□□代□□朱轮。
翻飞紫盖。
锡爵分茅。
命官食采。
邘韩之穆。
里闾其大(其一)
傅相继业。
公侯踵武。
气雄家邦。
荣曜区宇。
人之领袖
物之规矩。
□□□□量□□公辅(其阙一二字)明俊德。
丕承宠光。
风仪礌落。
天骨昂藏。
家□之盛。
门户之纲。
袭兹圭组。
侍彼岩廓(其三)
铜陵之东。
珠崖之北。
姑苏台下。
晏温鼎侧。
嚣然令望。
伟哉高□端委佐兹。
刑清讼息(其阙一四字)
以师友。
贤哉主吏。
联翩化鹤。
徘徊展骥。
球琳之宝。
瑚琏之器。
白日既披。
青云自致(其五)
汉东旧国。
随有大名
关西列郡。
秦称上京
□有良翰。
宰□□□教渐□□威加□城(其六)
秩秩德音。
凛凛风格。
山灵固□河神是迫。
手荅笺书。
心明糺擿。
虫螟感化。
犬牙移陌(其七)
佥言惠爱。
帝曰允谐。
剧□尔□繁俗□怀。
祥鸾翙翙。
鸣凤喈喈。
□□□□玉树□埋(其入)
衣冠道谢。
衮职谁补。
□□□䫻风悲。
苍茫雾苦。
寂寂兮荒隧。
幽幽兮后土。
石椁掩兮千年。
金声振兮万古(其九)
谢东宫淳熙八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历官表奏》卷五
某言:伏奉告命,以某经脩《四朝史志》特转一官者。
政涂窃位,何补于大猷
史局奏篇,误隆于崇秩。
凌兢拜命,俯仰包羞。
中谢。)某惟四朝仁圣之相承,有五纪设施之可考。
礼乐政刑之毕举,堪舆夷夏之兼该。
分职设官,在更张而不一;
整军经武,于制度以尤详。
必能发挥既往之规模,乃可昭示方来之准则。
允资鸿笔,庸讫钜编。
既阅岁以滋深,宜成书之来上。
而某曩繇推择,尝预讨论。
贞观修书,愧德棻之为首;
知几司□,惭唐史之未成。
逮锡赏于公朝,例叨荣于宠数。
兹盖伏遇皇太子殿下学探圣域,性广仁端。
入奉慈颜,方问安于有永;
出临讲肆,每进德于无疆。
俯念孤踪,久陪末属。
借以庇存之赐,致滋优渥之恩。
青地深严,虽阻瞻于辉润;
丹心激烈,尚图报于知怜。
谨奉笺陈谢以闻。
谏停市犬马表 盛唐 · 张廷圭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六十九
廷圭言。
伏见发使及典傔等。
大赍缯锦。
将于石国和市犬马。
臣闻书曰犬马非其土性弗畜。
珍禽奇兽不育于国者。
故明王欲极于德。
忠臣愿毕于议。
偕护于细行。
于大猷
冀无閒然。
能致尽善也。
今以陛下之明。
何失不见。
以陛下之断。
何欲不惩。
复禹顺于走丸。
法尧易于回掌。
诚可却走马。
训旅獒。
圣心通于兆人。
德言应于千里。
一感则法星退舍。
一解则亢阳出云。
岂宜劳远人。
玩异物。
有从禽之渐。
无恤下之先。
使明诏遐临。
圣意昭布。
上非治国之要。
下非即戎之功。
将恐新麦未获。
旧谷巳空。
饥馑荐臻。
边荒速寇。
昭告则然。
上帝赫矣。
大君无以解其倒悬。
续于请命。
迩不自给。
远不能输。
户口流离。
公私怀惧。
此臣之所以忧。
陛下顺天之心。
从人之愿。
省无益之用。
救必然之急。
先社稷。
后犬马。
此天下之幸。
国家之福。
岂独微臣哉。
无任竭忠竭诚之至。
谨录奏闻。
伏听敕旨。
齐州刺史裴公德政颂 盛唐 · 孙逖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十二
昔太公之理齐也。
尊贤知。
尚有功。
泱泱大风。
千载不泯。
石庆古之良相也。
临淄社焉。
于公古之良吏曹也。
东海祠焉。
裴公今之良太守也。
济北颂焉。
今古一揆。
谓之齐志。
苟非其人。
名不伪立。
君子是以知裴公之为政。
有异能矣。
初公以甲子岁秋八月
莅于是邦。
祗遹明命。
宏敷令典。
教之诲之。
养之育之。
俾夫阖境之内。
靡清风。
渐膏雨。
纯德
饱话言。
若卜筮之是孚。
如草木之允殖。
用克畏慕。
于大猷
其明年也。
皇帝东巡狩。
岱宗
自洛及兖。
于皇时迈。
雷毂万乘。
云旗千里。
供帐于东道者
凡十有六州焉。
大或数圻。
次或万井。
中产者轻币。
膏梁者倍征。
方事之殷。
犹惧不给。
兹郡褊小。
实难图也。
公渊然深识。
卓然远谋。
择利而行。
虑善以动。
西自于阳谷
东尽于长清
造舟为三桥。
置骑为万驿。
辟野为两顷。
除道为九逵。
或总或秸。
或薪或槱。
或饔或饩。
或粮或糗。
爨之踖踖。
积之栗栗。
其崇如墉。
比如栉。
皆先之以方略
继之以生聚。
因吏禄之奇赢。
杂官用之馀羡。
通变合度。
丰省中程。
编户之民。
秋毫勿与。
繇是邑无征令。
乡无敛法。
贾不利于乘急。
农不伤于甚贱。
且狎其野而安其业。
人所谓勤而不得(疑作德
施而弗费。
虽小必济。
不亦宜乎。
抑又闻之。
居简则易于德绥。
处烦则难于柔克。
大抵皆是。
其谁不然。
公始自知供。
迨于卒业。
不鞭一卒。
不贯一吏。
绳责勿用。
镌噍无施。
礼以生其恭。
悦以尽其力。
役不再令。
事无后期。
虽子文治兵之举。
叔敖城沂之政。
类能比德。
曷足称多
洎銮舆反旆。
旌别淑慝。
监顿使刘日政劝农使卢怡并奏公理行第一
议者以为当矣。
其三年秋大水。
河堤坏决。
诸郡有闻。
皆俟诏到。
莫敢兴役。
害既滋甚。
功无已时。
公以为执事诿上者。
非至公之法也。
便文自营者。
非尽忠之计也。
亦既成奏。
因而发卒。
播告厥指。
率吁于人。
荷锸者襁属。
负畚者麇至。
从公于迈。
祁祁如云。
公俯临决河。
躬自护作。
雨不张盖。
尘不振衣。
馈不致鲜。
寝不处馆。
蔬食以同其烹饪。
野次以同其燥湿。
板筑竞劝。
鼛鼓弗胜。
克巩而成。
匪亟而速。
以浃辰之役。
兴百倍之利。
澹灾革弊。
人到于今赖焉。
古之所谓敏则有功。
岂虚言矣。
公之方在河上也。
有执讯者传诏。
命公为宣州刺史
公悼其功之不成。
且惧人之休怠。
未即宣布。
周之密之。
公抚巡如初。
饬厉不辍。
及提役既毕。
国人皆贺。
公于是解印出次。
启籥见书。
莫不瞿然而骇曰。
虞公去之速也。
呜呼曷归乎。
乃大哭。
既而幢棨就国。
干旟首途。
野有辍耕。
巷无服马。
男女以辨。
号泣相望。
或觞于郊。
或饯于境。
扶服遮道。
汍澜驻车。
莫肯旋归。
殆过信宿。
夫所居人富。
所去见思。
前史以为有德君子之遗风。
猗嗟裴公。
盖有之矣。
公名耀卿。
字焕之
河东闻喜人
祖某。
皇朝亳州酂县
父守真。
皇朝成宁二州刺史
晋州刺史
又赠兖州都督
皆受祉必大。
垂裕不朽。
彰彻简册。
昭政闻。
其绪业有如此者。
公之昆友。
冀州刺史子馀六人
俱以儒行达。
天下之人谓之六龙。
公之自出。
屯田员外郎韦述等七人。
俱以才名进。
天下之人谓之七子。
其族姻有如此者。
公覃吁有声。
髫丱克类。
公侯表于龟筮。
诗礼成于小学
八岁神童擢第。
则已殊于公路矣。
弁髦之后。
尤邃于文。
长安中。
则天首命有司考试调集之士。
而第其词之高下。
公以甲科授秘书省正字
异其对也。
睿宗之在藩邸。
精选寮属。
公为典签
兼掌文翰。
爱其才也。
其文艺有如此者。
顷之。
迁国子主簿
詹事府丞
河南府士曹参军
考功员外郎
右司兵部郎中
长安临此郡。
宣城改授冀州
翁归为政。
不移于故迹。
延寿理人。
亟登于高第。
入拜户部侍郎
今为左庶子
其阀阅有如此者。
若乃迈德由已。
全诚自衷。
出入孝悌。
周旋礼乐。
幅利以俭。
葆光以和。
仁而有刚。
直而不倨。
微妙析理。
入于无间。
清明开物。
周于有象。
享兹具美。
可谓大贤。
其庇身也宏矣。
其所凭也厚矣。
诗曰。
布政优优。
百禄是遒。
又曰。
君子万年。
介尔景福。
夫如是。
欲辞福禄。
其可得乎。
方当弥纶帝绩。
岂徒润色吏事而已。
卢县父老某乙等。
怀公之惠。
不可弭忘。
思欲铭德颂美。
计功称伐。
以予国之史臣也。
学于春秋褒贬之义。
乃因邑子校书郎卫凭
假词不能。
徵拙于我。
事则详实。
言多遗恨。
著循吏之传。
愿守文翁
马野之诗。
惭非史克。
词曰。
瞻彼济矣。
湜湜其沚。
有斐君子。
令闻不已。
帝省其方。
和銮央央。
务穑布常。
骏惠于王。
我堤既溢。
我民既恤。
成之不日。
有始有卒。
黄发番番。
饮公之和。
矢诗不多。
维以遂歌。
成王皇太子 盛唐 · 肃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四十四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十月庚子朔五日甲辰
皇帝若曰。
于戏。
自昔圣王。
咸建储贰
盖将嗣守神器。
虔奉宗禋。
是以礼经著元贞之德。
易象载重明之义。
朕缵服鸿绪。
丕承前烈。
爰升主鬯之贤。
实符当璧之命。
咨尔太尉(唐书作元帅成王俶
道备文武。
生资睿哲。
温文彰于日就。
孝友禀于天成。
往以凶丑乱华。
干戈集事。
是能出陪戎驾。
入奉庙谋。
克符丹水之师。
实剪绿林之盗。
所谓功定社稷。
义宁君亲。
今万邦以贞。
三善斯属。
宜膺上嗣之典。
俾践少阳之位。
是用命尔为皇太子
以副朕躬。
尔其思王业之艰难。
遵圣人之炯戒。
非尊贤无以成德。
非广孝无以承亲。
远斥便佞。
询谋正直。
兢兢业业。
庶保于大猷
然后无忝尔祖宗。
克宁我邦家。
往钦哉。
丕膺景命。
可不慎欤。
请以李沆等配享真宗庭奏乾兴元年十一月 北宋 · 李维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宋会要辑稿》礼一一之二(第一册第五五五页)、《宋宰辅编年录》卷三
伏以真宗文明章圣孝皇帝绍隆景业,驯至治平
睿圣之功,诚超踰于邃古;
忠贤之佐,亦协赞于大猷
爰举《礼》经,用陪庙食。
有若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赠太尉中书令李沆,往以硕望,宾于东朝,洎翊天飞,首登宰府咸平之治,实著嘉谋。
以方正端朝,以严重镇俗,始终待遇,冠于一时。
太尉、赠太师尚书令王旦,践历台枢,将二十载。
赞弭兵之论,兴旷世之仪,纪律用张,方夏咸乂,蔼然令德,洽于民瞻
忠武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赠中书令李继隆,旧勋之门,克嗣前烈,沉毅有勇,倜傥好谋。
从幸澶渊,实总兵要;
奋威却敌,厥功茂焉。
并宜列大室之庭,预大烝之享。
冀昭盛烈,允协旧章。
伏请并配享真宗皇帝庭。
削除来瑱官爵诏 唐 · 代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四十六
春秋之义。
贵在于必书。
君臣之閒。
法存于无赦。
沮劝式遵于前典。
进退莫非于至公。
恶稔既彰。
明罚难贷。
开府仪同三司兵部尚书中书门下平章事山南东道节度观察处置等使上柱国国公来瑱
谬当任用。
素乏器能。
亟历班荣。
累经节制。
莅职蔑闻于成绩。
登朝虚美于崇名。
顷者分阃颁条。
久淹江汉
或频徵不至。
或移镇迟留。
实乖堂陛之仪。
爰及干戈之忿。
朕以旧臣宿将。
道在含宏。
会其来庭。
用甄后效。
超登宰辅。
光拜夏卿
列在三台
掩其一眚。
山陵先远。
事委近臣。
谋谟素阙于大猷
卜祝颇闻于私议。
实亏周慎。
且閒枢言。
何以辅弼鼎司
仪刑簪绂。
据其所犯。
合寘殊科。
以尝侍轩闼。
用存宽免之辜。
缅范旧章。
兼膺黜削之谴。
其身官爵。
一切削除。
张旻枢密副使天禧元年八月庚午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五、《宋宰辅编年录》卷三
股肱之任,中弼于大猷
爪牙之臣,外制于方面。
出处斯异,倚毗并隆,自非才贤,孰克甄擢?
具官张旻性质忠厚,识度渊深。
有整军经武之能,有说礼敦诗之学。
尝司禁旅,载贰枢庭,勤瘁居多,声猷茂著。
国之畿甸,粤有孟津,藉尔勋庸,临兹雅俗,为吾上将,以镇一方。
勉怀益恭,服我丕训。
刑政箴 中唐 · 德宗皇帝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五十五
朕以南面。励精理道。虽及和平之济。未臻元古之风。夙夜孜孜。勤求不怠。夫安人以正。辅政以刑。盖为之立中。非使人从欲也。是以务兼听以酌群情。择庶官以资共理。恒勉不足。而遏其过。我欲仁矣。尚逮夫意哉。然万务是殷。必戒其失。听政之暇。常志所存。聊缀斯文。庶乎自儆尔。
大朴既散。
利欲是生。
惟辟御时。
建极作程。
导以仁政。
齐以典刑。
惠此下人。
致之和平。
立政伊何。
必循道德。
详刑伊何。
必去烦刻。
不以人从欲。
不以枉伤直。
故百度惟贞。
万物作式。
匪阳不生。
匪阴不成。
宽则致慢。
猛亦取怨。
于大猷
戒厥偏见。
罔咈人志。
罔兴人患。
迩言必察。
刍荛必询。
奉无私之心。
以诚其意。
广无情之听。
思得其真。
喜怒有节。
措置有伦。
是以令肃如秋。
化行如春。
无迩憸人。
无信侧言。
憸人则败政。
侧言乃惑听。
罔攻异端。
慎乃出令。
知人不易。
在观其行。
事实求理。
法乃因时。
法非生毙。
圣哲不为。
导物类之情。
以通其变。
相天地之道。
咸尽其宜。
教必明于顺。
动必虑于违。
是以天覆之德。
日用不知。
六马并驰。
在钧衔策。
五音并奏。
在理金石。
苟去回邪。
可行蛮貊。
因人而理。
自古不易。
唐尧赭服。
夏禹泣辜。
以弼于理。
冀迁其愚。
宁漏吞舟。
岂求噬肤。
陷之于过。
是曰毒痡。
天监孔明。
无臭无声。
罔载而伪。
必先尔诚。
蚁壤不防。
太山可倾。
患生所忽。
祸起所轻。
故作事谋始。
而戒于未形。
予临兆人。
道存化育。
元贶。
幸清九服。
□若履深谷。
思正其源。
庶登于朴。
监于往躅。
书以自勖。
参政冯侍郎让表1006年2月26日 北宋 · 杨亿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六、《武夷新集》卷一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某言:伏奉制命,蒙恩特授臣尚书兵部侍郎、依前参知政事,仍进封开国公,加食邑五百户、食实封二百户,馀如故者。
如纶之命,忽降于云霄;
若厉之诚,乍临于渊谷。
省循斯极,启处无从。
臣某中谢。)窃以万机所总,实在于中枢
六职肇分,并隆于司会
名器斯重,表著甚崇。
茍翊亮之无闻,何以膺加等之命?
或望实之非允,即必腾虚授之讥。
如臣者,早肩褒博之流,滥登茂异之选,学非足用,才不逮人,徒以遭值休期,阶缘宠遇。
乌台之错杂,莫振颓纲;
奉丹地之论思,无裨清问。
俄参司于枢务,旋贰秩于台衡。
属边候之未宁,当旰朝之求理。
挈瓶之智,奚补于大猷
蟠木之姿,空尸于重位。
天地含容之造,励夙宵勤瘁之诚。
窃禄妨贤,顾炎凉之屡改;
悉心举职,谅尘露以何施?
内省之不遑,岂贪荣之是冀!
今者命书荐降,兑泽光临。
曲示褒扬,更加崇进
文昌七秩之兵,式峻官联;
井田五等之封,弥优爵品。
是谓便蕃之泽,并臻固陋之躯。
得不自揣丹衷,侧聆舆议?
盈满之惧,既佩服于前言,俯偻之诚,宜景行于先哲。
须干睿听,希寝明恩。
伏望尊号皇帝陛下深念愚诚,曲回玄造,宽其罪戾,惠以始终,特诏有司,俾停茂渥。
如此即陟明之典,允洽于至公;
非据之危,少安于方寸。
恳倒之至,陨越于兹。
刑部寇相公谢表1006年2月25日 北宋 · 杨亿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六、《武夷新集》卷一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某言:伏奉制命,蒙恩特授行刑部尚书、仍改赐推诚保德戴功臣散官勋封如故者。
久玷中枢,无裨大政,合拘司败,以正常刑。
猥颁芝检之文,止罢鼎司之任,仍进周官之秩,尚尘汉陛之班。
玄造之曲成,乃具臣之深幸。
臣某中谢。)伏念臣识非经远,才不逮人。
徒以禀训日严,克传于素业;
荐名秋赋,偶中于悬科。
旋忝朝伦,遽升谏署
励诤臣之节,尝慕于前修;
结明主之知,誓由于直道。
乏先容之为助,唯孤立以自持。
先皇帝察其无隐之诚,矜以敢言之节,擢居上位,俾直禁庭。
未逾再岁之间,参掌万机之务。
洎出临于表海,复入赞于持衡。
虽无开物之才,粗有报君之绩。
进言敢怠于罄竭,当官耻效于依违。
庶坚尽瘁之心,少答非常之遇。
讵能致远?
包荒。
寻罢秩于台司,更分忧于侯阃。
式处长人之任,荐逢嗣统之初。
假守盟津,改辕冯翊,乃至岐阳重镇,秦甸奥区。
亟换圭符,莫布《周南》之化;
屡更星琯,敢忘魏阙之心!
数年前,入觐圣颜,虔遵宝位,俄宠迁于省闼,且权涖于神州。
曲荷保全,获逃旷败。
旋以主计之任,适有更张,慎柬之难,俾之总领
属边烽之尚警,惟军实之甚繁。
当旰食之畴咨,固治财之无状。
方惭忝冒,莫副倚毗,敢谓尊号皇帝陛下独出宸衷,力排舆议,擢升公辅,同掌大钧。
俯偻叨荣,凌兢奉职
两朝之殊遇,但思报于国恩;
处列辟之具瞻,颇不遑于官次。
矧乃远夷怀德,殊俗归仁,圣政日跻,睿谋天纵。
万务尚烦于听断,三时或轸于忧劳,所宜引咎以退身,岂合包羞而窃禄!
竭驽骀之力,亦奚补于大猷
夙夜之诚,谅莫资于至化。
但满盈而是惧,实颠覆以为忧。
敢谓陛下矜坠屦之微,深怜于旧物;
念挈瓶之鄙,终乏于远图。
垂覆载之深仁,霈生成之大惠,俯全薄质,特解重权。
矧又进常伯之显官,易功臣之懿号。
赞书锡命,表一人终始之私;
束带趋朝,处三品崇高之秩。
省循知幸,陨越无从。
顾惟草木之馀生,曷酬乾坤之再造!
景教流行中国碑 唐 · 僧景净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十六
奥若常然真寂
先先而无元。
窅然灵虚。
后后而妙有。
元枢而造化。
妙众圣以元尊者。
其唯我三一妙身元元真主阿罗诃欤。
判十字以定四方。
鼓元风而生二气。
暗空易而天地开。
日月运而昼夜作。
匠成万物。
然立初人。
别赐良和。
令镇化海。
浑元之性。
虚而不盈。
素荡之心。
本无希嗜。
洎乎娑殚施妄。
钿鉓纯精。
间平大于此是之中。
隙冥同于彼非之内。
是以三百六十五种。
肩随结辙。
竞织法罗。
或指物以托宗。
或空有以沦二。
或祷祀以邀福。
或伐善以矫人。
智虑营营。
思情役役。
茫然无得。
煎迫转烧。
积昧亡途。
久迷休复。
于是我三一分身景尊弥陁诃。
戢隐真威。
同人出代。
神天宣庆。
室女诞圣于大秦
景宿告祥。
波斯睹耀以来贡。
圆廿四圣有说之旧法。
理家国于大猷
设三一净风无言之新教。
陶良用于正信。
制八境之度。
鍊尘成真。
启三常之门。
开生灭死。
悬景日以破暗府。
魔妄于是乎悉摧。
棹慈航以登明宫。
含灵于是乎既济。
能事斯毕。
亭午升真。
经留廿七部。
张元化以发灵关
法浴水风。
涤浮华而洁虚白。
印持□字融四照以合无拘。
击木震仁惠之音。
东礼趣生荣之路。
存须所以有外行。
削顶所以无内情。
不畜臧获。
均贵贱于人。
不聚货财。
亦罄遗于我。
斋以伏识而成。
戒以静慎为固。
七时礼赞。
大庇存亡。
七日一荐。
洗心反素。
真常之道。
妙而难名。
功用昭彰。
强称景教。
惟道非圣不宏。
圣非道不大。
道圣符契。
天下文明。
太宗文皇帝光华启运。
明圣临人。
大秦国有上德曰阿罗本。
占青云而载真经。
望风律以驰艰险。
贞观九祀。
至于长安
使宰臣房公元龄。
总仗西郊。
宾迎入内。
翻经书殿。
问道禁闱。
深知正真。
特令传授
贞观十有二年秋七月
诏曰。
道无常名。
圣无常体。
随方设教。
密济偫生。
大秦国大德阿罗本。
远将经像。
来献上京
详其教旨。
元妙无为。
观其元宗
生成立委。
词无繁说。
理有忘筌。
济物利人。
宜行天下。
所司即于京义宁坊造大秦寺一所。
度僧廿一人。
宗周德丧。
青驾西升。
巨唐道光。
景风东扇。
旋令有司。
写真。
转模寺壁。
天姿汛彩。
英朗景门。
圣迹腾祥。
永辉法界。
西域图记及汉魏史策。
大秦国南统珊瑚之海。
北极众宝之山。
西望仙境花林。
东接长风弱水
其土出火浣布返魂香明月珠夜光璧。
俗无寇盗。
人有乐康
法非景不行。
主非德不立。
土宇广阔。
文物昌明
高宗皇帝克恭缵祖。
润色真宗
而于诸州。
各置景寺。
仍崇阿罗本为镇国法主
法流十道。
国富元休
寺满百城。
家殷景福。
圣历年释子用壮。
腾口于东周
先天末下士大笑。
讪谤于西镐。
有若僧首罗含
大德及烈。
并金方贵绪。
物外高僧
共振元纲。
俱维绝纽。
元宗至道皇帝令宁国等五王。
亲临福宇。
建立坛场。
法栋暂桡而更崇。
道石时倾而复正。
天宝初
大将军高力士送五圣写真寺内安置。
赐绢百疋。
奉庆睿图。
龙髯虽远。
弓剑可攀。
日角舒光。
天颜咫尺。
三载。
大秦国有僧佶和。
瞻星向化。
望日朝尊。
诏僧罗含僧普论等一七人。
与大德佶和于兴庆宫修功德。
于是天题寺榜。
额载龙书。
宝装璀翠。
灼烁丹霞。
睿札宏空。
腾淩皦日。
宠赉比南山峻极。
沛泽与东海齐深。
道无不可。
所可可名。
圣无不作。
所作可述。
肃宗文明皇帝灵武等五郡。
重立景寺。
元善资而福祚开。
大庆临而皇业建。
代宗武皇帝恢张圣运。
从事无为。
每于降诞之辰。
锡天香以告成功。
颂御馔以光景众。
且乾以美利。
故能广生。
圣以体元。
故能亭毒。
我我建中圣神文武皇帝披八政以黜陟幽明。
阐九畴以维新景命。
化通元理
祝无愧心。
至于方大而虚。
专静而恕。
广慈救众苦。
善贷被偫生者。
我修行之大猷
汲引之阶渐也。
若使风雨顺。
天下
人能理。
物能清。
存能昌。
殁能乐。
念生响应。
情发目诚者。
我景力能事之功用也。
大施主金紫光禄大夫同朔方节度副使殿中监赐紫袈裟僧伊斯。
和而好惠。
闻道勤行。
远自王舍之城。
聿来中夏
术高三代。
艺博十全。
始效节于丹庭。
乃策名于玉帐。
中书令汾阳郡王郭公子仪初总戎于朔方也。
肃宗俾之从迈。
虽见亲于卧内。
不自异于行间。
为公爪牙。
作军耳目。
能散禄赐。
不积于家。
献临恩之颇黎。
布辞憩之金𦋺。
或仍其旧寺。
或重广法堂。
崇饰廊宇。
如翚斯飞。
更效景门。
依仁施利。
每岁集四寺僧徒
虔事精供。
备诸五旬。
喂者来而饭之。
寒者来而衣之。
病者疗而起之。
死者葬而安之。
清节达娑。
未闻斯美。
白衣景士。
今见其人。
愿列洪碑。
以扬休烈
词曰。
真主元元。
湛寂常然。
权舆匠化。
起地立天。
分身出代。
救度无边。
日升暗灭。
咸證真元。
赫赫文皇
道冠前王。
乘时拨乱。
乾廓坤张。
明明景教。
言归我唐。
翻经建寺。
存殁舟航。
百福偕作。
万邦之康。
高宗纂祖。
更筑精宇。
和宫敞朗。
遍满中土。
真道宣明。
封法主
人有乐康
物无灾苦。
元宗启圣。
克修真正。
御榜扬辉。
天书蔚映。
皇图璀璨。
率土高敬。
庶绩咸熙。
人赖其庆。
肃宗来复。
天威引驾
圣日舒晶。
祥风埽夜。
祚归王室。
韨氛永谢。
止沸定尘。
造我区夏。
代宗孝义。
德合天地。
开贷生成。
物资美利。
香以报功。
仁以作施。
旸谷来威。
月窟毕萃。
建中统极。
聿修明德。
武肃四溟。
文清皇域。
烛临人隐。
镜观物色。
六合昭苏
百蛮取则。
道惟广兮运惟密。
强名言兮演三一。
主能作兮臣能述。
建丰碑兮颂元吉
论朝官阙员及刺史等改转伦序状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七十五
右。
臣闻于经曰。
济济多士
文王以宁。
又曰。
无旷庶官。
天工人其代之。
盖谓士不可不多。
官不可不备。
敦付物以能之义。
阐恭已无为之风。
此理道得失之所由也。
夫圣人之于爱才。
不唯仄席求思而已。
乃复引进以崇其术业。
历试以发其器能。
旌善以重其言。
优禄以全其操。
岁月积久。
声实并丰。
列之于朝。
则王室尊。
分之于土。
则藩镇重。
故诗序太平之君子。
能长育人才。
书比梓人之理材。
既勤朴斲。
惟施丹雘。
礼著造士。
易尚养贤。
盖以人皆含灵。
唯所诱致。
如玉之在璞。
抵掷则瓦石。
追琢则圭璋。
如水之发源。
壅阏则污泥。
疏浚则川沼。
是以书籍所载。
历代同途。
祚属殷昌。
必时多隽乂。
运钟衰季。
则朝乏英髦。
当在衰季之时。
咸谓无人足任。
及其雄才御宇。
淑德应期。
贤能相从。
森若林会。
然则兴王之良佐
皆是季代之弃才。
在季而愚。
当兴而智。
乃知季代非独遗贤而不用。
其于养育奖劝之道。
亦有所不至焉。
故曰人皆含灵。
唯其诱致。
汉高禀大度。
故其时多魁杰不羁之材。
汉武好英风。
故其时富瑰诡立名之士。
汉宣精吏能。
故其时萃循良核实之能。
迨乎哀平桓灵。
昵比小人。
疏远君子。
故其时近习操国柄。
嬖戚擅朝权。
是知人之才性。
与时升降。
好之则至。
奖之则崇。
抑之则衰。
斥之则绝。
此人才消长之所由也。
臣每于中夜。
窃自深惟。
朝之乏人。
其患有七。
澄源而防末流。
一也。
不考实而务博访。
二也。
求精太过。
三也。
嫉恶太甚。
四也。
程试乖方。
五也。
取舍违理。
六也。
循故事而不择可否。
七也。
夫多少相缪。
非嘉量不平。
轻重相欺。
非县衡不定。
用之苟不得其道。
则主者实病。
而权量无尤。
故按名责实者。
选吏之权量也。
宰相者。
主权量之用也。
宰相之主吏。
司府之主财。
主吏在序进贤能。
主财在平颁秩俸。
假使用财失节。
则司之者可以改易。
而秩俸不可以不颁。
主吏乖方。
则宰之者可以变更。
而贤能不可以不进。
其行甚易。
其理甚明。
顷者命官。
颇异于是。
常以除吏多少。
准量宰相重轻。
宰相承宠私。
则援引虽滥而必进。
宰相见疏忌。
则拟议虽当而罕俞。
是使偫材仕进之穷通。
唯系辅臣恩泽之薄厚。
求诸理道。
未谓合宜。
夫与夺者。
人主之利权。
名位者
天下之公器。
不以公器循喜心。
不以利权肆忿志。
不以寡妨众。
不以人废官。
或其(此处有脱误)执事而拥偫材。
所谓不澄源而防末流之患也。
经曰。
无以小谋乱大作。
无以嬖人疾庄士。
盖务大者不拘于小累。
谋小者不达于大猷
嬖者或行异于庄。
庄者必性殊于嬖。
理势相激。
宜其不同。
进贤援能。
谅君子之事。
遏恶扬善。
非小人所能。
君子以爱才为心。
小人以伤善为利。
爱而引之则近党。
伤而沮之则似公。
近党则不辨而遽疑。
似公则不覈而县信。
是以大道每隳于横议。
良才常困于中伤。
失士启谗。
多由于此。
所谓不考实而务博访之患也。
夫人之器局。
有圆方大小之殊。
官之典司。
有难易闲剧之别。
名称有虚实之异。
课绩有升降之差。
将使官不失才。
才不失序。
在乎制法以司契。
择人而秉钧
制之不得厥中。
则其法可更。
而其契不可乱也。
择之不当所任。
则其人可去。
而其秉不可夺也。
如或事多错杂。
任靡适从。
而但役智以求精。
劳神而救弊。
则所救愈失。
所求愈粗。
故书曰。
元首明哉。
股肱良哉。
庶事康哉。
元首丛脞哉。
股肱堕哉。
庶事隳哉。
顷之辅臣。
鲜克胜任。
过蒙容养。
苟备职员。
致劳睿思。
巨细经虑。
每有阙官须补。
或缘将命藉才。
宰司慎择上闻。
必极当时妙选。
圣情未惬。
复命别求。
执奏既不见从。
则又降择其次。
如是至于再。
至于三。
所选渐高。
所得转下。
或断于独见。
罔徇佥谐。
或擢自旁求。
不稽公议。
权衡失柄。
进取多门。
等差不伦。
声实相反。
此所谓求精太过之患也。
臣閒耀乘之珠。
不能无颣。
连城之璧。
不能无瑕。
矧伊有情。
宁免愆吝。
仲尼至圣也。
犹以五十学易无大过为言。
颜子殆庶也。
尚称不远而复无祗悔为美。
况自贤人以降。
孰能不有过失哉。
珠玉不以瑕颣而不珍。
髦彦不以过失而不用。
故元元之教曰。
常善救人。
则无弃人。
文宣亦云。
赦小过。
举贤才。
齐桓不以射钩而致嫌。
故能成九合之功。
秦穆不以一眚而掩德。
故能复九败之辱。
前史序项籍之所以失天下。
曰于人之功无所记。
于人之过无所遗。
管仲鲍叔牙不可属国。
曰闻人过终身不忘。
然则弃瑕录用者。
霸王之道。
记过遗才者。
衰乱之源。
夫登进以懋庸
黜退以惩过。
二者迭用。
理如循环。
进而有过则示惩。
惩而改修则复进。
既不废法。
亦无弃人。
虽纤芥必惩。
而才用不匮。
故能使黜退者克励以求复。
登进者警饬以恪居。
上无滞疑。
下无蓄怨。
俾人于变。
以致时雍。
陛下英圣统天。
威庄肃物。
好善既切。
计过亦深。
一抵谴责之中。
永居嫌忌之地。
夫以天下士人。
皆求宦名。
获登朝班。
千百无一。
其于修身励行。
聚学树(一作莅)官。
非数十年间。
势不能致。
而以一言忤犯。
一事过差。
遂从弃捐。
没代不复。
则人才不能不乏。
风俗不能不偷。
此所谓嫉恶太甚之患也。
臣闻君子约言。
小人先言。
君子之道。
闇然而日章。
小人之道。
的然而日亡。
孔子曰。
始吾于人也。
听其言而信其行。
今吾于人也。
察其言而观其行。
又曰。
举直错诸枉。
则民服。
举枉错诸直
则民不服。
然则举错不可以不审。
言行不可以不稽。
呐呐寡言者未必愚。
喋喋利口者未必智。
鄙朴忤逆者未必悖。
承顺惬可者未必忠。
故明主不以辞尽人。
不以意选士。
凡制爵禄。
与众共之。
先论其材。
乃授以职。
所举必试之以事。
所言必考之于成。
然后苟妄不行。
而贞实在位矣。
如或好善而不择所用。
言而不验所行。
进退随爱憎之情。
离合系异同之趣。
是犹舍绳墨而意裁曲直。
弃权衡而手揣重轻。
虽甚精微。
不能无谬。
此所谓程试乖方之患也。
天之生物。
为用罕兼。
性有所长。
必有所短。
材有所合。
亦有所暌。
曲成则品物不遗。
求备则触类皆弃。
是以巧梓顺轮桷之用。
故枉直无废材。
良御适险易之宜。
故驽骥无失性。
物既若此。
人亦宜然。
其于行能。
固不兼具。
前志所谓千年一圣。
五百年一贤者。
才难不其然乎。
夫唯圣人。
方体全德。
贤之为目。
犹有未周。
且以未周之才。
弥五百年而有一。
造次求备。
曷由得人
若夫一至之能。
偏禀之性。
则中人以上。
迭有所长。
苟区别得宜。
付授当器。
各适其性。
各宣其能。
及乎合以成功。
亦与全材无异。
但在明鉴大度。
御之有道而已。
帝王之盛。
莫盛唐虞。
臣佐之盛。
莫盛稷禹。
稷禹之比。
无非大贤。
然犹各任所能。
不务兼备。
故尚书序尧舜命官之美。
自稷禹咎益以降。
凡二十二人。
所命典司。
不踰一职。
用能平九土。
播百谷。
敷五教。
序五刑。
礼乐兴和
蛮夷率服。
洎鸟兽鱼鳖。
亦罔不宁。
盖由举得其人。
任得其所。
鉴择付授。
审之于初。
不求责于力分之外。
不沮挠于局守之内。
是以事极其理。
人尽其材。
君垂拱于上。
臣济美于下。
功焯当代。
名施无穷。
及其失也。
则升降任情。
首末异趣。
使人不量其器。
与人不由其诚。
以一言称惬为能。
而不核虚实。
以一事违忤为咎。
而不考忠邪。
其称惬则付任逾涯。
不思其所不及。
其违忤则责望过当。
不恕其所不能。
是以职思之内无成功。
君臣之际无定分。
此所谓取舍违理之患也。
今之议者多曰。
内外庶官。
久于其任。
又曰。
官无其任则阙之。
是皆老生之常谈。
而不推时变。
守旧典之糟粕。
而不本事情。
徒眩聪明。
以挠理化
古者人风既朴。
官号未多。
但别愚贤。
匪论资序。
不责人以朝夕之效。
不计事于尺寸之差。
不以小善而褒升。
不以一眚而罪斥。
故虞书三载考绩。
三考黜陟。
幽明是则。
必俟九年。
方有进退。
然其所进者。
或自侧微。
而纳于百揆。
虽久于任。
复何病哉。
汉制部刺史秩六百石。
郡守二千石
刺史高第者即迁为郡守
郡守高第者即入为九卿
九卿即迁为亚相相国
是乃从六百石吏而至台辅
其间所历者三四转耳。
久在其任。
亦未失宜。
近代建官渐多。
列级逾密。
今县邑有七等之异。
州府有九等之差。
同谓省郎
即有前中后行郎中员外五等之殊。
并称谏官
则有谏议大夫补阙拾遗三等之别。
洎诸台寺。
率类于斯。
悉有常资。
各须循守。
若依唐虞故事。
咸以九载为期。
是宜高位常苦于乏人。
下寮每嗟于白首。
三代为理。
损益不同。
岂必乐于变易哉。
盖时势有不得已也。
至如鲧洪水。
绩用靡成。
犹终九年。
然后殛窜。
后代设有如鲧之比者。
岂复能九年而始行罚乎。
臣固知其必不能也。
行罚欲速。
而进官欲迟。
以此为稽古之方。
是犹却行而求及前人也。
顷者臣因奏事。
论及内外序迁。
陛下乃言。
旧例居官岁月皆久。
朕外祖曾作秘书少监
一任经十馀年。
董晋将顺睿情。
遂奏云。
臣于大历中
曾任祠部司勋二郎中
各经六考。
陛下之意。
颇为宜然。
以臣惷愚。
实有偏见。
凡徵旧例。
须辨是非。
是者不必渝。
非者不必守。
况于旧例之内。
是有舛驳之异哉。
先圣之初。
权臣用事。
其于除授。
类多徇情。
有一月屡迁。
有积年不转。
迨至中岁。
君臣构嫌。
姑务优柔。
百事凝滞。
其于选授。
尤所艰难。
始以颇僻失平。
继以疑阻成否。
至使彝伦阙叙。
庶位多淹。
是皆可惩。
曷足为法。
夫覈才取吏。
有三术焉。
一曰拔擢以旌其异能。
二曰黜罢以纠其失职。
三曰序进以谨其守常。
如此则高课者骤升。
无庸者亟退。
其馀绩非出类。
守不败官。
则循以常资。
约以定限。
故得殊才不滞。
庶品有伦。
参酌古今。
此为中道。
而议者暗于通理
一槩但曰宜久其任。
得非老生之常谈。
而不推时变者乎。
夫列位分官。
缉熙帝载。
匪唯应务。
兼亦养才。
是以职事虽有小大闲剧之殊。
而俱不可旷缺者。
盖备于时而用耳。
故记曰。
天子以驺虞为节。
乐官备也。
唯经邦赞国之任。
则非有盛德不可以居。
故记曰。
四辅三公
不必备。
惟其人。
议者昧于明徵。
一槩但曰官无其人则阙。
得非守旧典之糟粕。
而不本事情者乎。
今内外偫官。
考深合转。
陛下或言其已有次第。
须且借留。
或谓其未著功劳。
何用数改。
是乃循默者既以无闻而不进。
著课者又有成绩而见淹。
虽能否或差。
而沈滞无异。
人之从宦。
积小成高。
至于内列朝行。
外登郡守
其于更历。
多已长年。
孜孜慎修。
计日思进。
而又淹逾考限。
亟易星霜。
顾怀生涯。
能不兴叹。
殊异登延之义。
且乖劝励之方。
长吏数迁。
固非理道。
居官过久。
亦有弊生。
何者。
时俗长情。
乐新厌旧
有始卒者。
其唯圣人。
降及中才。
罕能无变。
其始也砥励之心必切。
其久也因循之意必萌。
加以盈无不亏。
张无不弛。
天地神化。
且难常全。
人之所为。
安得皆当。
是以分分而度。
至丈必差。
铢铢而称。
至钧必谬。
莅职既久。
宁无咎愆。
或为奸吏所持。
或坐深文所纠。
偶以一跌。
尽隳前功。
至使理行不终。
能名中缺。
岂非上失其制。
而推致以及于斯乎。
故圣人爱人之才。
虑事之弊。
采其英华而使之。
当其茂畅而奖之。
不滞人于已成之功。
不致人于必败之地。
是以锐不挫而力不匮。
官有业而事有终。
此理之中庸。
故书以为法。
迁转甚速。
则人心苟而职业不固。
甚迟。
则人心怠而事守浸衰。
然则甚速与甚迟。
其弊一也。
陛下俯徇浮议。
谓协典谟。
久次当进者。
既曰务欲且留。
缺员须补者。
复曰官不必备。
则才彦何由进益。
理化孰与交修。
此所谓循故事而不择可否之患也。
伏惟陛下忧勤务理。
梦想思贤。
体陶唐有虞聪明之德以敷求。
法太宗天后英迈之风以拔擢。
然而得人之盛。
尚愧前朝。
厎乂之功。
当代。
良以七患未去。
三术未行。
而又睿察太深。
宸严太峻。
常人才器。
曷副天心。
故虽获超升。
亦骤从黜废。
人物残瘁。
抑斯之由。
而议者莫究致弊之端。
但思革弊之策。
反以广于进用为情故。
以梗于除授为精详。
以避谤为奉公之诚。
以摘瑕为选士之要。
乃至称毁纷糅。
美恶混并。
凡有迁升。
必遭掎摭。
圣德广纳
不时发明。
小人多言。
益敢阴诈。
以是眩惑。
目无全人。
进用之意转疑。
汲引之途渐隘。
旧齿既凋败既尽。
下位或滞淹罕升。
故令官序失伦。
人才不长。
资望渐薄。
砥砺浸微。
高卑等衰。
殆不相续。
臣以窃位。
属当序才。
惧旷庶官。
亟黩宸扆。
昧识不足以周物。
微诚不足以动天。
徒勤进善之心。
转积妨贤之罪。
惭惶交虑。
焚灼盈怀。
凡除吏者。
非谤刺之所生。
必怨咎之所聚
宰臣获戾。
多起于兹。
屡屡上干。
何所为利。
但以待罪钧辖。
职思其忧。
兼迫于感恩愿效之诚。
不得不冒昧言之耳。
其于裁择用舍。
惟陛下图之。
谨奏。
奉天论前所荅奏未施行状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十八
臣某言。贼泚逋诛。
尚穴宫禁。陛下思念宗庙。
痛伤黎元。仁孝交感。
至于愤激。猥以急务。
下询微臣。臣虽鄙懦。
尊慕仁义。陛下知己之遇。
感陛下思理之诚。愚衷所怀。
承问辄发。不以浅深自揆。
不以喜怒上虞。诚缺于周防承顺之规。
是亦忠于陛下一至之分也。前奉诏问。
寻具上陈。请延偫臣。
稍与亲接。广咨访之路。
开谏诤之门。通壅郁之情。
宏采拔之道。自献荅奏。
迨兹弥旬。不闻施行。
不赐酬诘。未审宸旨。
以为何如。昧于忖量。
但务竭尽。恐由辞理蹇拙。
不能畅达事情。慺慺血诚。
敢愿披沥。频烦黩冒。
岂不惭惶。盖犬马感恩思效之心。
眷眷而不能自止者也。臣闻立国之本。
在乎得众。得众之要。
在乎见情。故仲尼以谓人情者圣王之田。
言理道所由生也。是则时之否泰。
事之损益。万化所系。
必因人情。情有通塞。
故否泰生。情有厚薄。
故损益生。通天下之情者。
莫智于圣人。尽圣人之心者。
莫深于易象。其别卦也。
乾下坤上则曰泰。坤下乾上则曰否。
其取象也。损上益下则曰益。
损下益上则为损。乾为天为君。
坤为地为臣。天在下而地处上。
于位乖矣。而反谓之泰者。
上下交故也。君在上而臣处下。
于义顺矣。而反谓之否者。
上下不交故也。气不交则庶物不育。
情不交则万邦不和。天气下降。
地气上腾。然后岁功成。
君泽下流。臣诚上达。
然后理道立。损益之义。
亦犹是焉。上约已而裕于人。
人必悦而奉上矣。岂不谓之益乎。
上蔑人而肆诸已。人必怨而叛上矣。
岂不谓之损乎。然则上下交而泰。
不交而否。自损者人益。
自益者人损。情之得失。
岂容易哉。故喻君为舟。
喻人为水。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舟即君道。
水即人情。舟顺水之道乃浮。
违则没。君得人之情乃固。
失则危。是以古先圣王之居人上也。
必以其心从天下之心。而不敢以天下之人从其欲。
乃至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
夫几者。事之微也。
以圣人之德。天子之尊。
且犹慎事之微。乃至一日万虑。
岂不以居上接下。惧失其情欤。
书曰。人心惟危。
道心惟微。微则万几之虑。
不得不精也。危则覆舟之戒。
不得不畏也。夫揆物以意。
宣意以言。言或是非。
莫若考于有迹。迹或成败。
莫若验于已行。自昔王业盛衰。
君道得失。史册尽在。
粲然可徵。与众同欲靡不兴。
违众自用靡不废。从善纳谏靡不固。
远贤耻过靡不危。故诗书称尧德。
则曰稽于众。舍巳从人。
数舜之功。则曰明四目
达四聪。言务同欲也。
序禹之所由兴。则曰益赞于禹。
禹拜昌言。述汤之所以王。
则曰用人惟已。改过不吝。
言能纳谏也。歌文王作周。
则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武王克殷。则曰乱臣十人。
同心同德。言皆从善也。
尧舜禹汤文武。此六君者。
天下之盛王也。莫不从谏以辅德。
询众以成功。是则德益盛者虑益微。
功愈高者意愈下。及代之衰也。
则道亦反焉。故书曰。
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
言违众也。诗曰。
汝炰炰于中国。敛怨以为德。
不明尔德。时无背无侧。
尔德不明。以无陪无卿。
又曰。虽无老成人
尚有典刑。曾是莫听。
大命以倾。言远贤也。
书曰。谓人莫已若者亡。
诗曰。惟彼不慎。
自独俾臧。自有肺肠。
俾人卒狂。言自用也。
前史数桀纣之恶曰。强足以拒谏。
辩足以饰非。言耻过也。
考得失于已行之迹。鉴盛衰于已验之符。
孰失道而不衰。孰得理而不盛。
报应以类。影响不差。
胡可不则而象之。敬而畏之乎。
粤自秦汉。暨于周隋。
其间将历千祀。代兴者非一姓。
继覆者非一君。虽所遇殊时。
所为异迹。然失众必败。
得众必成。与尧舜禹汤同务者必兴。
桀纣幽厉同趣者必覆。全失众则全败。
全得众则全成。多同于善则功多。
甚同于恶则祸甚。善恶从类。
端如贯珠。成败象行。
明若观火。此历代之元龟也。
尚恐议者曰。时异事异。
臣请复为陛下粗举近效之尤章章者以辩焉。太宗文皇帝以天纵之才。
有神器之重。武定祸乱。
文致太平。威行如雷霆。
明照侔日月。英略施于百务。
圣功被于九歌。固非庶品之所度量。
常情之所钻仰。然犹兢兢畏慎。
惧失人心。每戒臣下献规。
恒以危亡为虑。夙兴听理。
日旰忘劳。公卿迭趋。
庭奏庶务。评议得失。
与众共之。下无滞情。
上无私断。退朝之暇。
宴接侍臣。咨访谋猷。
询求过阙。或论往古成败。
或问人间事情。每言及暗主乱朝。
则省惧自戒。言及贤君理代。
则企竦思齐。言及稼穑艰难。
则上下相匡。务遵勤俭。
言及闾阎疾苦。则君臣同虑。
议息征徭。懋德惩违。
触类滋长。尚恐过言谬举。
既往难追。每召宰相平章。
必遣谏官俱入。小有颇失。
随即箴规。得一善必遽命甄升。
听一谏必明加褒锡。故得时无阙事。
人乐输诚。又引文学之流。
更直宿于内署。或讲求典礼。
或讽诵诗书。每至夜分。
情忘厌倦。夫以太宗德美
贞观之理安。且犹务得人心。
其勤若此。是则人心之于理道。
可一日而不接乎。高宗始年。
亦亲听纳。故当时翕然归美。
以为有贞观之风。兼赖遗泽在人。
先范垂裕。幸无改作。
俗以阜康。数十年间。
天下无事。承平之业滋久。
倦勤之意颇彰。燕居益深。
接下弥简。前哲之耿光浸远。
中宫之威柄潜移。卒有嗣圣临朝。
天授革命。岂不以经邦之道。
阙畴咨于大猷。宴安之怀。
溺偏信于近狎。驯致祸变。
几将倾邦。虽乱匪自他。
然其失一也。弊俗一靡。
馀风遂流。讫神龙景云之间
皆嬖倖乱朝。聪明不达。
元宗躬定大难。手振宏纲。
开怀纳忠。克巳从谏。
尊用旧老。采拔偫材。
大臣不敢壅下情。私昵不敢干公议。
朝清道泰。垂三十年。
谓化已行。谓安可保。
耳目之娱渐广。忧勤之志稍衰。
侈心一萌。邪道并进。
贪权窃柄者。则曰德如尧舜矣。
焉用劳神。承意趣媚者。
则曰时已太平矣。胡不为乐。
有深谋远虑者。谓之迂诞惊众。
有谠言切谏者。谓之诽谤邀名。
至尊收视于穆清。上宰养威于廊庙。
议曹以颂美为奉职。法吏以识旨为当官。
司府以厚敛为公忠。权门以多赂为问望。
外宠持窃国之势。内宠擅回天之谣。
祸机炽然。燄燄滋甚。
举天下如居积薪之上。人人惧焚。
而朝廷相蒙。曾莫之省。
日务游宴。方谓有无疆之休。
大盗一兴。至今为梗。
岂不以忽于戒备。逸于居安。
惮忠鲠之怫心。甘谀诈之从欲。
渐渍不闻其失。以至于大失者乎。
肃宗惩致寇之由。蕴拨乱之略。
虚受广纳。同符乎太宗
招延询谋。辍食废寝。
洞启诚腑。推心与人。
豁披胸襟。忘已应物。
故得来苏之望允塞。配天之业勃兴。
先皇帝继守恭勤。而益之以和惠。
惠则有感。和则有亲。
虽时继艰屯。而众不离析。
理尚宽大。务因循而重作为。
然于紫宸听朝。常限三人奏事。
亦宣谕德令。课责侍臣。
或赏其尽规。或让以容默。
性本仁恕。事多含宏。
谏虽未从。且不深忤。
情苟有阻。终获上通。
故君臣相安。而人亦小息。
陛下英姿逸辩。迈绝人伦。
武略雄图。牢笼物表。
愤习俗以妨理。任削平而在躬。
以明威照临。以严法制断。
流弊日久。浚恒太深。
远者惊疑而阻命。逃死之乱作。
近者畏慑而偷容。避罪之态生。
君臣意乖。上下情隔。
君务致理。而下诛夷。
臣将纳忠。又上虑欺诞。
故睿诚不布于偫物。物情不达于睿聪。
臣于往年。曾任御史
获奉朝谒。仅欲半年。
陛下严邃高居。未尝降旨临问。
偫臣跼蹐趋退。亦不列事奏陈。
轩墀之间。且未相谕。
宇宙之广。何由自通。
虽复例对使臣。别宰辅。
既殊师锡。且异公言。
未行者则戒以枢密勿论。已行者又谓之遂事不谏。
渐生拘碍。动涉猜嫌。
由是人各隐情。以言为讳。
至于变乱将起。亿兆同忧。
独陛下恬然不知。方谓太平可致。
陛下以今日之所睹。验往时之所闻。
孰真孰虚。何得何失。
则事之通塞。备详之矣。
人之情伪。尽知之矣。
列圣升降之效。历历如彼。
当今理乱之由。昭昭如此。
未有不兴于得众。殆于失人。
裕于佥谐。蔽于偏信。
济美因乎纳谏。亏德由乎自贤。
善始本乎忧勤。失全萌乎安泰
今陛下将欲悔祸徼福。去危从安。
若不循太宗创业之规。袭肃宗中兴之理。
鉴天宝致乱之所以。惩今者迁幸之所由。
则何以孚圣怀。令问。
新远迩之听。归反侧之心乎。
承德音。访及庸鄙。
敢缘私议。辄以献闻。
自尔已来。反覆千虑。
愚智有分。信非可移。
至今拳拳。犹滞所见。
不胜愚诚恳款。谨复布露以闻。
臣某惶怖死罪。谨言。
紫玉见南山(以由德通祥至如影响为韵) 唐 · 李觐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三十六
南山之阳。
何珍不藏。
昭皇家之至德。
发紫玉之祯祥。
荧荧兮千岩动色。
炯炯兮万壑生光。
映于林谓偫凤之集上。
据于石辨众珉之居旁。
固已闻于往牒。
遂荐臻于我皇。
稽夫所自。
无胫而至。
每隐曜而不欺。
曷招携之可致。
所以瑞于有道。
将委质而式孚。
出非其时。
则韬光而自弃。
南眺穹崇。
玉见于中。
贞姿岂琢。
劲质非砻。
远而望焉。
与彩云而摇曳。
即而察也。
杂嘉气之葱茏。
对白璧而即异。
元圭而攸同。
故瑞无应而不至。
事有感而遂通。
通人莫测。
孰知其色。
由是王者凭之而致理。
君子观之而比德。
明琬玉之在兹。
岂瑕瑜之有匿。
原乎玉之处幽。
俭德是修。
德表玉而应瑞。
玉用德而降休。
真宰之潜运。
知神功之所由。
不然。
安得挹至宝于潜谷。
阐皇风于大猷而已哉。
若乃外彻中朗。
泠然如响。
佩服之处。
虽贵乎山元。
抵鹊之时。
罔怀于土壤。
大矣哉。
瑞无常居。
因化所如。
惟德是依。
彼自彰于符契。
不贪为宝。
我何待而沽诸。
故客有观光而歌曰。
归太素兮远蛮屏。
有瑞玉兮见霄岭。
浮紫色于云际。
混清辉于水影。
南山之不骞。
期我皇之惟永。
对父在凶门判(乙父在丧母立凶门或告一家不合二门乙诉云虞而无主以重当轻) 唐 · 颜胜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一
休死劳生。存亡大数。
绝浆泣血。孝敬常期。
乙也哀摧。祸钟凶舋。
感风枝而殒魄。反哺何施。
陟霜屺而縻心。跪乳奚及。
愿言负米。空结恋于梁山
痛深怀橘。怆开编于吴史。
凶门列位。夙著等差。
方取则于殷周。验昭然于典礼。
既虞而作。瘗重之制自分。
有祔于姑。为主之仪宁惑。
坦然明白。可举而行。
事不乱于大猷。法难加于小累。